新产品上市如何快速占领市场?
作者:贾景丽
分享

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才是市场青春永葆的秘方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,消费者需求的愈加多样化,制造商靠一两个拳头产品打天下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。早在八九十年代,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就已经开始从大生产模式转向新产品模式。虽然现在已经发展进步到广告模式、促销模式、终端模式甚至社群模式,但保持新产品的不断推出面市已是制造商行销战略的基本之道。

在快消行业,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频率亦是越来越快。

究其原因,无外乎以下三点

其一: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,哪怕消费者忠实喜爱的产品和品牌,到一定阶段也要有新产品或品牌更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另外,现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比十年前快数倍,新产品从导入期到成熟期的时间段虽然越来越短,有利可图的新产品一旦在市场上热销,进入成熟阶段,马上就会有千百家制造商迅速推出高度类似的产品,导致成熟产品的利润率快速下降,甚至会将毛利做穿,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越来越短,必须有新产品来不断的填补企业的产品线。

其二:企业在所在行业的行业地位有相当一部分是靠产品来支撑的,作为行业的领导者,就必须有能代表行业新高的新产品不断推出,不断推出最新理念产品,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。

其三: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层面的渠道商和消费者,亦是为了未来发展的需要,很多企业的产品线都在不断的延长,不断的进行着更为优化的产品组合,也需要有新的产品来填充和搭配。

基于以上原因,不管是增加整体产品线的赢利能力还是迎合市场需求,大多数制造商对新品怀着极大的希望和热情,甚至看作是救命稻草。但事实是严酷的,公司投入了几百上千万研发的新产品,销量迟迟上不去;或者新产品在上市后,轻易被竞争对手进行产品复制、低价抢占市场……公司的投入与收入严重不匹配,导致公司经营惨淡,拖累公司发展。据有关统计,在国企中只有5%左右的新品是完全成功上市的,20%左右的新产品表现一般,未曾达到企业预期目标,而更多的新产品往往是昙花一现。

正所谓“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,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!”

新产品上市失败的原因不胜枚举。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:

一、产品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不足。

二、前期的市场调研不够充分,导致后期的消费群体定位与宣传定位错误。

三、销售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。这其中,又以销售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最为多见。销售部门的执行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铺市进度及质量,广宣品在终端的有效使用,促销推广活动安排落实等等,这些基础的市场工作没有做好,研发部门耗费大量资金精力呕心沥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,市场部门投入轰炸式的空中广告都会付之东流。销售部往往成为千夫所指,被老板拉出去打板子。

在这个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,从来都是快鱼吃慢鱼,大鱼吃小鱼的天下,滴滴靠快吃掉了快的,微信靠快淹没了来往,新浪微博干掉了腾讯微博,美团合并了点评.....

作为中国传统制造型企业,从不追逐风口的企业,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快速抢占市场?

谋定而动,知止而有得。

快应该在上市后的行为动作上,上市前的筹谋要“慢”,意思就是不要急于上市而拍拍脑袋做决策,要调研充分、筹谋周全,前期的“慢”是为后期的“快”做的准备,才能在新品上市后快速抢占目标市场。新产品上市失败归结为销售部门执行不给力,销售能力不及,其实就是企业高层决策者不敢承担决策失误的托词。

对于一个新产品,有没有内部讨论过这个新产品是什么?

相对已有品牌产品:属于新的产品类型还是同类产品?究竟是一个新品牌新产品,或属于新品牌同类产品?新开发的产品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趋势的洞察,为满足市场空白而产生的新产品,还是基于自身角度出发,有一个新产品要推向市场?

新产品的上市推广成功

首先要对市场和消费者充分调研分析,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目标市场。

其次,确定产品概念。任何一个产品,其核心是概念。概念即对客户的价值,包括:功能、品牌、包装、价格、非功能外围特征。开发产品概念是新产品上市的关键,产品开发、广告、渠道策划都以产品概念为依据,在概念提出之后,还要将产品概念以广告创意的形式表现出来,概念才算提炼完成。

以上只是产品阶段的第一步,而新产品上市目标、营销策略的制定(产品策略、渠道策略、价格策略、促销策略,媒介、公关、推广等品牌传播)也需要专业的人员实施。

只有以上筹谋的工作做得充分了,后续上市推进才能真正“快”的起来。

新产品上市是一套复杂的流程和专业的工作,这也是为什么睿智的企业在新产品上市前期会引入专业咨询公司,投入大量精力费用为其筹划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