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老二”到“老大”,世界上最凶险的路
作者:方 晖
分享

 一批中国企业,经过几十年发展,已经占据了“世界第二”的位置。“坐二望一”乃是人性,试问哪个企业家没有“登顶珠峰、傲视群雄”的冲动?

然而,从行业第二到行业第一的道路,是“异常艰险”甚至“凶险”的。为什么这么说?这要从我们中国企业是如何发展成为“世界第二”说起。中国企业发展成为“世界第二”,主要依托“三大优势”。

首先,中国企业拥有的“要素优势”。各项要素成本比较低,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勤劳的工人的低收入,国家的重商主义,没有工会的掣肘,对环境不友好行为的高容忍等,都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
其次,中国企业拥有“后发优势”。一个行业向前发展,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“行业老大”承担了大部分的试错成本,包括技术路线风险、资金成本、时间成本等。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,企业后发优势明显,很多聪明的企业家很快发现,“抄全班第一的作业”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战略。

第三,中国企业拥有“本地优势”。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巨大市场,中国企业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有充分的成长空间。在竞争中也可以发挥本地化企业的优势。

基于以上分析,中国很多企业的“世界第二”的“含金量”是值得商榷的。具体体现在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”、“体量大,创新少”、“国内竞争没问题,国际化困难重重”等现象。

在企业体量还小的时代,“抄作业”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战略。当体量大到已经是世界第二时,这批企业一定会吸引竞争者的眼光,想继续“闷声发大财”,竞争对手就不会允许。行业老大的态度可能会从“不屑一顾”变成“重点照顾”,行业老二的动态一定是他们“战略会议”、“营销会议”重点分析的内容。除了引起行业老大的关注,行业里的第三、第四也会“觊觎”行业老二的市场地位和重要客户,开展蚕食和重点突破。正可谓“前有堵截,后有追兵”,加上中国这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,要素比较优势丧失,行业老二看似风光的背后,其实是“暗流涌动,杀机重重”。

对于不是依靠创新作为主驱动力而获得行业第二地位的企业来说,如何沉着应对,“保二争一”,就成为这些企业的核心战略命题。

要做好行业老二,首先要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与行业老大的关系。行业老二与行业老大有两种关系,一种是“竞争关系”,一种是“君臣关系”。很多企业家错误的把行业老大与老二的关系理解为“竞争关系”,导致重大战略误判。比如镜片行业,依视路是这个行业的“统治者”,其它企业跟他都不在一个体量上,所以他跟其它企业的关系是“君臣关系”,他的策略是“长大一个,收购一个”,不允许行业里出现一个挑战品牌。作为行业老二,要正确判断行业的结构,并且要学会“尊敬行业老大”,学习周文王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仍臣事于殷”的谦虚低调。如果你的企业不是靠创新发展起来的,哪怕是销量已经超过了行业第一,也不要轻易的去认领这个“第一”。我们中国企业家扪心自问一下:“灯泡是我们发明的吗?汽车是我们发明的吗?计算机是我们发明的吗?互联网是我们发明的吗?眼镜片是我们发明的吗?水泥是我们发明的吗?空调是我们发明的吗?”。行业老大的列祖列宗“在无人区里艰难探索的时候”,我们的企业可能还没创办呢,难道就因为中国人口多,多卖了一点产品,我们就可以自居老大了?

要做好行业老二,还要能正确处理与“老三老四”的关系。千万不要把“老三老四”看成“败军之将”,能做到这个水准的企业,都是“有两把刷子”的,暂时的领先,可能仅仅是运气好了那么一点点。行业老二一定要想清楚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客户会选择“老三老四”?不仅要以优秀企业为师,还要以暂时发展不如自己的企业为师。在“君臣关系”的行业格局中,行业老二的主要竞争对行手并不是行业老大,而是“老三老四”,甚至更小的竞争对手。

要做好行业老二,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。虽然竞争非常重要,但满足客户需求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“如何时打败竞争对手”方面,难免会“缘木求鱼”。因为客户关心的是自己需求的满足,而不是你的雄心壮志。

那么行业老二要超越行业老大,机会点在哪里?

首先要有耐心,甘于韬光养晦。不要总想着“我要做大”,行业老大退位的例子比比皆是,但大部分不是被竞争对手超越的,而是自身出了问题。有的行业老大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“一把梭”,死于探索,比如摩托罗拉;有的行业老大为庸才所掌控,扼杀创新的力量,比如柯达。企业做到行业第一,就会有腐败、庸碌的来侵蚀它,每一个荣耀的品牌背后,都躲着一大群蛀虫。如果行业老大整天“朝乾夕惕、闻鸡起舞”,那别人想超越他也是很困难的。很多跨国公司官僚主义横行,领导人庸庸碌碌,他们的“失德”会给有上进心的行业第二以超越机会。

其次要有决心,要下决心培育创新能力。丰田超越通用汽车,苹果超越诺基亚,都源于自身拥有巅覆行业规则的创新力量。通过兼并、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堆积出来的第一,最终一定会轰然坍塌。如果对行业发展不能有所贡献,始终都有“德不配位”之感。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,那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会步履维艰。

最后要有敬畏心,对外界环境变化充满敬畏。客户是竞争胜负的最终的“审判者”,而影响客户需求的变化因素太多,有技术的、文化的、人口结构的、经济周期的,如果不是满怀敬畏之心去观察这些变化,那么失败就是必然。每一次变化对行业的所有玩家都是一次“危机”,应变正确的排名前移,应变迟缓者排名后移,应变出现重大失误者出局。
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中国文化给出了中国企业实现自我超越的雄心;“正心诚意,修齐治平”,对于行业老二这个最容易让人“心猿意马”的处境,中国文化也给出了“正心”这个不二法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