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型企业家的三大战略盲区
作者:方晖
分享

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草根创业的时代逐渐退散。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本人就是一个行业里的顶尖专家,专家创业成为常态。专家创业有优势,比如团队起点高,前瞻性强,但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,就是因为长期浸淫于专业领域,心无旁鹜。很多专家由于能力素质处于“专才而非通才”的领域,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有“盲区”,如果不能有敏锐的自我认知,很容易成为“硬伤”。


1、关注“自我实现”,忽视“成就他人”。很多专家有“优等生综合症”,从小到大被各种光环笼罩,并不在意周围人的感受。企业首先是一个“利益共同体”,是由一团团的“欲望”所凝聚起来的。专家型企业家有一个亚种,喜欢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分钱的时候特别小器,把企业打造成一个“学校”或“僧团”。由于觉得自己是最聪明、水平最高的,所以他们的口头禅经常是“我才拿多少工资”?浑然忘了自己是股东的事实。这种类型的企业家,要补的一课就是“知人情、通人性”,学会用真金白银激励人,更要学会“让别人当英雄,让员工在年会上为了自己的拼博而泪流满面”,而不是“自吹自擂,自我感动”。



2、关注“产品创新”,忽视“系统运作”。专家型企业家一般会特别擅长开发新品,但对于整个企业的系统运作“缺乏兴趣”。很多专业型企业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你知道某某上市公司吧,他们起家的那个产品就是抄我的。企业运作的最终目的是“商业成功”,而不是 “研发部先进工作者”或者“先知先觉金点子”评选。忽视企业的系统运作,还有一种症状,就是企业家的战略停留在“思路”层面,既没有在高层达成充分的共识,又没有解码成为具体的任务,更不要说把战略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联起来。无视系统,会导致企业家的思路“灵活多变”,最终企业员工“习以为常”,无论老板讲的多么激动人心,大家还是做自己手头的工作。



3、关注“业务发展”,忽视“组织发展”。很多专家型的企业家,一旦学会“做生意”后,会发现做成业务非常有成就感!“原来做销售也不难,我看我就是我们公司最大的销售员”的感觉会让专家型企业家“上瘾”。很多专家型的企业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行家里手,但在管理方面却很容易陷入“本能思维”。比如他们会认为:“业务发展起来了,队伍也就成长起来了”!或者听了任正非讲了“华为干部不搞培养制,我们没责任培养你”,就片面的理解这就是华为的人才观。对于组织发展重视度不够,缺少耐心。



面临这几个盲区,专家型企业家该怎么办?笔者认同一句话:“哪有什么解决问题,只有认识问题”。专家型企业家的盲点是由本人的“所知障”造成的,只要本人感知到了,解决问题是比较容易的。